发布时间:2025-04-05 18:46:57源自:本站作者:PB2345素材网阅读(14)
生活儒学的思想表面看来玄乎其玄,其实乃是指向主体性的不断生成这一问题向度的。
就此而言,尽管每个人都具有仁的潜质,但在表现层面单靠个人自觉意识并不能保证人人都能践行仁。儒家政治结构否定一人一票,要求每个进入政治层级的人都具备一定的资质,就好比让进入层级的人付出一个进入成本,从而提高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此外,民主制也不利于培育政府官员的自主担当意识。②洛克:《政府论》,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但是,这些主张带有强烈的乌托邦色彩,它们只能成为追求的目标,而不能成为国家治理所依赖的基础。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构建出符合儒家人性观的国家治理结构?以下,我们将从两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即以儒家的人性观为根基,儒家国家治理的原则是什么?儒家国家治理的形式又是什么? 三、儒家国家治理的原则 儒家政治的宗旨是民本主义。由此,合意的国家治理体系,必须把人性的差异性纳入考量。
现代国家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不是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所能够单独驾驭的。我们今天重温儒家,不是要抛弃对政治结构善性的讨论。至于传统科学技术与传统规则,则属于在整体上已呈落后之势,不能在今天继续沿用的东西,已不能满足当代国人的相关需求,只是在其局部(如科学中的中医)或细微处(如规则中的无阶级色彩的道德规范),还有一定保留使用价值与经验借鉴意义。
看一看在人类已有数以亿计艺术品的背景之下,今人仍在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地不断创造新的诗词歌赋、小说戏剧、电影电视、音乐歌曲、图画雕塑……的事实,就能立刻明白这是一个无可怀疑的判断。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在性质和功能上不会出文化其右。因而中国传统哲学对人的报答力,应该说与古希腊哲学一样,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殆尽的。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生活技术,虽然其最初的发生和发展均与科学理论无涉,但越到后来就越要依赖于科学理论的支撑则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近现代以来出现的技术,如蒸汽机技术、电动机技术、汽车技术、飞天技术、电子技术、化工技术、激光技术、原子能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基因技术等等,若无科学理论研究作为后盾,根本就不可能被发明创造。
据此而论,艺术乃是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抒发人内心世界的情感或感受。[3] 不过新近的语言文字比较研究告诉我们,当代西人对自己的字母文字也有猛烈批判,并且也有对象形文字的图形至上论推崇。
传统中国哲学主要存在于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的儒道释三家的学说之中,但先秦其他诸子百家的学说也是不可略过、不容忽视的内容。6、关于中国传统艺术 这里所说的艺术,不是指与文学相提并论的艺术,而是指将文学也包括在内的广义艺术。文化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软实力——世界政治成功之道[M].吴晓辉、钱程译,东方出版社,2005,前言。
中国传统技术在今天的边缘化,除了有上述事实证明之外,也能在理论上得到阐释。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换言之,虽然他们好像都能对自己的观点用一些事实加以证实,却又都不能对对方的观点予以证伪。汉语的书写符号是象形文字,与世界上大多数民族所用的字母文字明显不同。
至于各民族的语言,这个事关人际沟通的工具,至少在人类尚未形成统一的共同体之前,也不需要进行人为的同质化。挺派由那些持厚中薄西立场、主中体西用之类观点的人士组成,他们力挺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国人之本,一点不比西方文化差,不仅有其独到之处,而且具有无穷潜能,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值得并亟需大力弘扬。
尽管在某些具体理论或具体问题上,从中国传统科学的典籍中发掘出一些于丰富、充实现代科学,尤其是现代社会科学有裨益的东西还是有可能的。但它们对中华民族的报答力已因不能完全对应现代国人的当代特殊需求而不如当初创造时那么大,仅凭它们事实上只能小部分地满足现代国人对智慧与审美的需求。
而在不需要实现文化同质化的文化构成中,即在语言、宗教、哲学、艺术与习俗的领域,中国传统文化还是有足够的吸引力,因为它们各自所具有的能让世界侧目的独特性魅力迄今犹存,别无可觅。更为重要的是,对它们也实在是没有实现一元化的必要。这就意味着,在今天,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佛教和道教既不能取代其他宗教,也不会被其他宗教取代。[5] 更需注意的是,两种语言文字的这些长短利弊往往又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即长是短之因,短又是长之果,从而致使两种文字谁也无法做到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当然,宗教也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读图时代的到来与形而上学的没落——汉字与字母文字比较[J].广西社会科学,2004(12)。
艺术的确是表达情感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尽管在某些偏远地区,茅屋窑洞、柴灶土炕、牲犁畜车仍是人们的主要生活生产器物,但它们与现代社会同类器物(即公寓式住宅、煤气灶、席梦思、拖拉机、汽车之类)相比所明显呈现的功能劣势和落后性说明,这种反常情况主要是受贫穷所累的暂时情况。
基于所有器物总是运用一定的技术而制造出来的事实,可知要想评估中国传统文化之技术,只需考察中国传统器物在今天的使用情况即可。正因如此,生活于19世纪的那些明智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才会发出废私塾,兴学堂,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吁,生活于20世纪初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才会在图存救亡的思考中喊出要从西方引进德、赛二位先生(即民主与科学)的强烈诉求。
早期宗教是原始社会壮大自身力量的手段,用于对抗威胁人类生存的神秘自然力。时下学界对文化虽有多如牛毛的定义,但我认为,从发生学上讲,文化作为人的创造物,在本质上就是满足人需求的工具当无异议。
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是汉语,至今仍在使用。[15] 这些科学回答不了的问题,概而言之,既包括人类永远不能释怀的超验终极关怀,如生死、灵魂、来世、人生意义、世界意义、宇宙意义等等,也包括每个时代都会有的特殊性大问题,这些大问题因具综合性或跨学科性而难以被分门别类的具体科学所管辖,如核武阴云之下的战争与和平的问题、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网络生存问题、全球化问题之类,就是在当代社会才出现的大问题。中国传统社会的古代科学技术曾经十分辉煌,外国学者也承认17世纪之前的中国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以下就按照这个顺序对它们逐一进行功能评估。
其基本功能是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文学、音乐、戏剧、美术之类是其典型形态。而字母文字就不具备这些优点。
以文化工具论看,这些构成部分都是满足人不同需求的工具,各有各的不同功能。看别人缠小脚,不等于自己也要缠小脚。
相对而言,虽然庸派的主张符合辩证法,较之挺派和抑派要合理,并已经为多数国人所认可接受,但由于它仍然未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具体而系统的分析,既未能给我们开出所谓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与糟粕的名单细目,又未能给我们提供识别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与糟粕的具体方法,因而在实践层面缺乏操作性,依然流于空泛,以至我们至今也不清楚:中国传统文化中究竟哪些东西才是需要发扬光大的? 有鉴于此,我以为在评估中国传统文化时,稳妥的方法应该是:首先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分为具有不同功能的工具或构成部分,再将这些不同构成部分依据其功能性,分别与现代文化或外族文化的相应部分一一加以比较评析,以分别得出关于各个构成部分的长短优劣的具体评价,最后再将这些具体评价整合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性评价。抑派相反,由那些持厚西薄中立场、主全盘西化之类观点的人士组成,他们低视中国传统文化而仰视西方文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到了现代社会,基本上都成了过时落伍的东西,没有西方文化尤其是现代西方文化优越,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中,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必须予以革除摒弃。
习俗由于是在生活生产中自发形成的,那么随着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现代变迁,传统生产习俗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那些生活习俗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变迁,于是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仍在延续的也已不多,只是那些距生产较远,与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祭祀节庆相关的传统习俗还有较多保留,但形式上也往往有了些新的变化。[14] 5、关于中国传统哲学 科学不是万能的,于是在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人类活动中,哲学的使命就是探索科学所未答或回答不了的问题,而哲学便是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体系或学问。但一种文化对其他国家或民族而不仅仅是对某几个外国人所具有的那种文化同化力,则只能来自它的先进性。而这种学习模仿的过程,也就是文化的同化或同质化过程。
[9]所以所有宗教尽管神秘,均有对某种神灵的崇拜,但它们最终仍然都不过是人的创造物,同样也是满足人的特定需求的工具。文化工具论论纲[J].河北学刊,2008(5)。
4、关于中国传统宗教 宗教,按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是对超自然或神圣化力量的信仰与崇拜。为何不能用整体抽象定性法评说中国传统文化? 不论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及文献库中,还是在现代社会的现实中,都不难找到挺中国传统文化或抑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证与事证,史证与今证。
在早期中国哲学,则是道、德、理、气、礼、仁、太极、阴阳、五行、大全,等等。原载《学术月刊》2010年第8期 进入 韩东屏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传统文化 。
欢迎分享转载→ qgu8a.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